2013年面试热点:道路交通,规则与习惯碰撞的尴尬
2013-05-08 11:30 惠州人事考试网 来源:惠州市公务员考试网
惠州人事考试网发布考试资讯:2013年面试热点:道路交通,规则与习惯碰撞的尴尬,更多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惠州公务员考试中心,惠州公务员教育中心,惠州人事考试中心,惠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惠州人事考试网!
10月16日,北京市某十字路口,行人们不顾交通灯红灯警示,三五成群地通过马路。
去年年末,“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了关于交通陋习的全民大讨论。新年伊始,“最严交规”施行后,“规则”与“习惯”的碰撞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再次掀起对“中国式交通”的调侃与反思。人多车多,是中国道路环境的主要特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大群体交叉在一起,构成了路面拥挤、路况复杂的大环境,汇成中国道路交通众生相。
行人:集体无规则拷问城市管理
“无论红灯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去年10月,一则微博引发了全民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大讨论。是行人素质太差?还是管理欠缺?这种“集体无规则意识”也引发了持续的反思。随着讨论的发酵,多地交通部门对此展开了整治,却收效甚微。
1月9日17时40分,记者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和增光路、百万庄大街交叉路口观察,在15分钟的时间里,就有30余人闯红灯。时值下班高峰,在并不宽阔的路面上,闯灯的行人在机动车中辗转腾挪。记者就“安全风险”和其中几人攀谈,受访者均面带不悦,一个中年男士留下一句“这不都在闯红灯么”就匆匆离去。
专家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在记者观察的几个路口,斑马线上的红灯持续时间均长于绿灯,有的红绿灯时长甚至相差三四倍。
针对行人违规的现象,执法者也感到有心无力。北京对闯单行人开出罚单,“凑一堆就走”的情况却并没有减少,而交通协管员的身份使其没有执法权,在劝阻时甚至还经常遭到白眼。
评论认为,要反思国人的素质,但更需要反思粗放式的管理思维。城市在交通规划和管理的精细化及服务“人性化”方面增强,“中国式过马路”才会减少。
自行车: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蛮横
自行车一直是国人出行的重要载具,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路面上的自行车越来越少。然而,每到上下班高峰,路面上仍会出现由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等“非机动车”构成的出行队伍。由于具有机动车不可比拟的“灵活性”,自行车、电瓶车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穿行,成为路面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比针对机动车违规的处罚,中国对于非机动车违规的惩罚力度要轻很多。2005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非机动车闯灯罚款20元。此外,涉及罚款的非机动车违规行为还有:在非机动车道内逆向行驶或者违反规定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停车滞留;进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或者其他封闭的机动车专用道等等,罚款数额分为20元和50元两档。
此外,随着监控探头的普及,交通部门对于违规行为的监测基本依赖机器抓拍,交警更多的忙于事故的现场处理。然而,电子眼并不能有效的记录下非机动车的违规,这就使得非机动车成为一个游离于监控体系之外的“盲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非机动车就显得尤为“蛮横”,“最严交规”的效果在“中国式骑车”面前,也打了折扣。非机动车无视红绿灯,在马路上“见缝插针”,机动车则不得不“忍气吞声”为其让路。一个小伙子接受采访时的态度反映很多骑车人的心态:“嗨,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就成了呗,骑个自行车哪还有那么多规矩!”
机动车:旧交规、驾考不严助推驾车陋习
去年12月,北京公安交管等部门启动整治行动,在列出的九类突出问题中,涉及机动车的有:违法停车,加塞并线,驶入公交车、非机动车道,闯红灯,酒驾等,这些正是城市交通中最常见的驾车陋习。
今年年初,“最严交规”的实施,对于上述现象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同时这也说明,旧交规“不严”,才助推了驾车陋习的长期存在,而“严规”正是对生命的尊重。
此外,新交规中“闯黄灯扣六分”的条款引发空前争议。红、绿灯之间的缓冲不复存在,司机一时间难以适应。因此,既出现了机动车“黄灯停”,交通路口更加有序的场面;也出现司机面对绿灯变黄突然刹车导致后车追尾的事故。
在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交警监管的路口,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机动车理直气壮地占据了强势地位,面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很少停车让行,行人只有抱团才能逼停机动车。“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了很多人被迫的选择。“我们要是不走,这些车永远不会主动停下。”一位行人如此抱怨。
新交规争议尚未平息,“最凶残驾考”再度成为焦点。新交规实施后的第一次驾考,多个城市学员“全军覆没”,部分地方合格率不足一成。有评论称,并不是新标准太严,而是以前太简单,而这也正是各种驾车陋习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也有抱怨之声,但是更多人则希望严格的考试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驾车陋习,使路面更安全。
中国式交通尴尬:规矩之外还需观念建设、人性管理
从“中国式过马路”到“史上最严交规”,人们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和出行文明的关注从未减少;政府也不遗余力地探索着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的可行之法。然而在“规矩”与“习惯”的碰撞下,仍然上演着各种尴尬局面。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称,在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还没根植人们心中之时,人的从众心理就成了不文明行为难以杜绝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闯红灯可能并非是因为赶时间,他们只是觉得人家都闯,如果停下来就会被人看做‘傻’,就会‘吃亏’”。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副教授张璋则认为,这对政府管理、城市规划也是一个难题。目前城市规划还欠缺一个整体思考,城市化迅速发展,政府管理和服务理念也跟不上这一进程,才导致了“中国式交通尴尬”的无处不在。
有分析称,城市文明需要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这既包括市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包括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破解“中国式交通”乱局,寻找道路交通健康发展的方向,不仅要从塑造现代交通文明入手,将“规则”与“习惯”统一,也需要政府对城市进行更加科学、人性化的管理。
来源:惠州公务员教育考试中心 http://shenzhen.huatu.com/
以上是2013年面试热点:道路交通,规则与习惯碰撞的尴尬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考试资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敬请关注惠州人事考试网。
(编辑:惠州华图)